快眼看书

第一节 深层的意义(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

了解这些,只为表明一种对心理学的态度。

言归正传,回到心理分析本身上来。

以抑郁和强迫为例。

抑郁和强迫已成为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理病症。

患者经常生活在莫名其妙的绝望空虚与怪诞思维中,不可自拔。

抑郁和强迫都有各自显著的特点。

抑郁发作的时候,人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力,仿佛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强迫发作的时候,对抗特别强烈,但越是对抗越是强迫。

和抑郁强迫症相类似的负面情绪,就是普通人共有的忧伤、自卑、焦虑、压抑、恐惧、自责、矛盾、疑沮……

这些正常的负面情绪和抑郁强迫症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

就像弗洛伊德说的:"我不认为心理疾患者会自行创造一些离奇的思维,只不过是对正常人所拥有的负面情绪的变形和放大."

针对这些症状,各种心理书籍层出不穷。

诸如:接纳自我、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放下完美、放下我执、行为改变性格……

书中不乏鼓励与乐观积极的态度、行动建议,转移注意的办法,但是鲜有对病因的深层分析。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们对待心理疾病的康复与治疗,总是习惯于一种美好的愿望;而非面对疾病本身。

而这种美好愿望怡怡又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一部分。

即便有分析,也大多是从社会交际、经济、文化、教育……大的方向着手。

或者是患者的错误认知。

在我看来,心理问题既然已成病,就不能单纯依靠简单和表层的安慰和鼓励来解决。

也不能单纯强调大的环境对心理病症的形成作用,而忽视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机制;以及偶然的、刺激本能的事件。

否则,同一环境下,产生常态与病态两种人格的现象无法解释。

患者的认知也很难用意识层面的说教去改变,否则高学历者应是心理病症低发人群,但事实未必如此。

行为固然重要,以积极行动的结果,获得奖励来刺激患者的良性条件反射,也是合理的。

但是,行为主义者可能会忽略一个重要要素:患者越是接近快乐,越是想压抑这种快乐。

生怕这种快乐的成果会前功尽弃。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好就收”

只不过患者比常人收得早很多。

所以行为主义提倡强化行为。

想以不断重复的强化反射,来彻底改变患者的病态行为。

但是,这种强化的效果如何?

难以下定论。

我曾见过试图用长久的军营生活改变拖沓个性的人,一段时间的改善后,结果还是回到原型。

一些一味崇尚行动至上者,还常常认为:患者之所以焦虑和恐惧,是思考得太多,行动太少,没有尝试到行动所带来的成就.只要真正尝试到了,他们就会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前夫夜来袭修真小赘婿我靠赚差价暴富了这个明星来自地球北马寻龙人生交换游戏美漫世界霸王轨迹剑中仙天朝仙吏靖天下诡纹天启之门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三界独尊未来兽世:买来的媳妇,不生崽我的帝国天神诀保卫国师大人星际穿越:位面女王专治不服神诡世界,我有特殊悟性重生七零:娇妻慢慢哄,军王步步宠浴火焚神吞神至尊重生七十年代:勒少,强势宠老祖出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