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今春分,他也听了诵名。”
少年伏地叩首,泣不成声。
当日午时,三百七十九位知棠使者再度齐聚棠树之下。
此次集会,比往年更添肃穆。
因近日南方疫区复燃,数十村庄封锁,百姓病殁者众,官府尚未统计姓名,民间已有传言要“焚尸灭疫,不留痕迹”
。
几位来自疫地的使者当场跪倒,恳请书院主持赎魂仪式,以免万千亡魂沦为无名枯骨。
念棠沉默良久,终于起身,命人抬出九口铜鼎,置于坛前。
每一鼎中放入一方地域的泥土:湘南红壤、赣西黑土、闽东沙砾、桂北石灰……皆由各地使者亲手采集而来。
他又取九片赎魂棠叶,分别投入鼎中,再以归名潭水浇灌。
“名不在册,魂亦有根。”
他说,“只要他们曾踩过这片土地,饮过这条河水,爱过一个人,恨过一场不公,他们的存在,就值得被记住。”
子时整,九鼎同时点燃。
火焰呈幽蓝色,升腾之际,竟在空中交织成一片虚影:那是无数模糊的身影,在田间劳作,在灶前煮饭,在灯下教子识字,在风雨中扶起摔倒的邻人……每一个画面都短暂得如同眨眼,却又真实得令人心碎。
念棠手持新制棠枝笔??此笔乃由海岛渔民献上的沉船古木雕成,纹理中嵌着贝壳与珊瑚??开始书写。
不是依物引名,而是以情唤名。
他写下:**柳阿婆,六十八岁,疫中守村医,药尽后以草根续命,最后一日仍为孩童敷伤**;
写下:**周小满,十一岁,父母双亡,每日拾柴换米养弟妹,死前手中紧握半块霉饼**;
写下:**秦十三郎,三十岁,戏班丑角,疫起时每夜登台唱戏慰民,咳血不止仍笑称‘观众未散,怎敢退场’**……
每写一名,铜鼎火焰便跳动一次,灰烬飞舞如蝶,飘向南方天空。
七日七夜,共录一千二百四十一名。
最后一笔落下时,南方天际骤然裂开一道金光,仿佛有人撕开了厚重的云幕。
紧接着,九座村落废墟之上,同时升起淡淡人形光影,或挥手,或鞠躬,或轻轻抚摸幸存者的额头。
当地百姓纷纷跪拜,称见“万家灯火自地底升起”
。
数月后,朝廷迫于民意,正式设立“疫殇名录”
,追授所有病殁者姓名与哀荣。
更有仁心太医仿柳阿婆遗方,制成“续命草汤”
,救活无数危症病人。
人们称那药香中,常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棠花气息。
这一年冬,东海再传异象。
孤岛之上,一位盲眼老渔妇梦中得见亡夫身影,醒来后执拗地要儿子驾船出海。
至风暴沉船处,她将一盏纸灯放入水中,轻声说:“老头子,今年孩子们都好,孙儿娶了媳妇,家里新盖了房。
你若听得见,就让灯漂回来吧。”
话音刚落,海面突起漩涡,纸灯非但未沉,反而逆流而回,停在船边。
灯芯忽绽一朵四色火花,照亮水面??竟浮现出一行字迹:**谢海舟,五十七岁,渔夫,最爱听妻哼《采莲曲》,葬身鱼腹,魂归洋流**。
消息传至书院,念棠抚埙良久,终未吹响。
他知道,有些回响,早已超越文字与声音,成为天地间最本真的共鸣。
又三年,西北千名英烈祠前发生奇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