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清明祭典当日,守祠老兵突见石碑林中走出一支队伍,皆披旧甲,佩断刀,步伐整齐,面容模糊。
他们在每一块碑前停留片刻,或敬礼,或轻抚碑文,最后齐齐面向东方,跪拜三下,方才消散于晨雾之中。
数千祭拜百姓目睹全程,无人惊叫,лишь泪流满面。
事后查验碑文,发现所有刻痕边缘皆有细微湿润,宛如泪渍。
而祠堂供桌之上,多了一壶浊酒,一碗酸菜炖粉条,还有一张泛黄纸条,字迹稚嫩:**爹,我学会做饭了,您尝尝**。
与此同时,南方念棠书院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那是一位西域僧人,身披褪色袈裟,手持一串骨珠,言辞恭敬:“大师,我自龟兹来,途经楼兰故城,于一处坍塌佛塔下掘得残碑,上有古文数行,提及‘棠树赎魂,名存天地’,并列十二人名。
我不懂其意,但夜夜梦见那些名字在沙中哭泣,遂一路东行,只为寻一人能解此谜。”
念棠接过残碑拓片,凝视许久。
那十二个名字中,竟有三人曾在《回响录》中出现??他们是百年前丝绸之路上失踪的商旅,带着中原货物欲通西域,却死于沙暴,尸骨无踪。
其余九人,则全然陌生。
他当即决定亲赴西域。
一行七人,穿越戈壁,跋涉四十余日,终抵楼兰废墟。
此处黄沙漫天,古城只剩断柱残垣,唯有中心一座土台尚存,台上立着一根腐朽旗杆,挂着半幅破幡,上书两个模糊汉字:**招魂**。
当夜,念棠于土台设坛,以西域带回的胡杨木削成短笔,蘸取昆仑雪水,开始书写。
风沙呼啸,几乎掩埋一切。
但他心如止水,一笔一画,皆循冥冥指引。
他写下:**玛依莎,十九岁,龟兹舞姬,通晓七国语言,死前怀抱琵琶,曲未终**;
写下:**阿迪力,四十五岁,驼队首领,识星象辨风向,为护商队独战沙匪至死**;
写下:**李元朗,三十三岁,唐使随员,携《诗经》《论语》西行讲学,墓志铭仅余‘君子不死’四字**……
整整十日,九人之名尽数浮现。
最后一夜,狂风骤歇,月光如练,照得废墟如银。
忽见地下沙层缓缓隆起,竟托出一具完整棺椁,漆色犹新,棺首刻着汉隶:**有信者,终得归名**。
棺中无尸,唯有一卷羊皮地图,详绘丝绸之路全线驿站,并标注数百个小小红点??每个点旁都写着名字。
显然,这是当年某位义士暗中记录的遇难者名录,欲传之后世,却未能如愿。
念棠跪地捧图,热泪盈眶。
他知道,这张地图,将成为《天下沉魂新录》第十册的核心。
归途中,他在敦煌莫高窟停留。
请画师依名录绘制壁画:驼队穿沙,女子起舞,学者授业,战士断后……每一幅下方,皆题一行小字:**此人有名,不可遗忘**。
十年后,这些壁画被人称为“赎魂图”
,香火不绝。
时光荏苒,念棠年逾八旬,已极少出行。
但他每日仍坚持抄录新报上来的名字,哪怕手抖得厉害,也要亲自落笔。
他曾对弟子说:“我不是在写名字,是在回应呼唤。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人在等??等一句‘我记得你’。”
某个雪夜,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原野上,四面八方皆是人影,密密麻麻,却不喧哗。
他们静静望着他,眼神温柔。
为首一人steppedforward,竟是林阿禾,穿着少年时的青衫,笑着说:“念棠,你累了吧?现在,轮到我们来替你说。”
他想答话,却发不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