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一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种情绪状态中转移到另一种能引起其它情绪状态的事物上。
二是思维转移法。
把思维活动从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另外的情绪状态中去,从而摆脱消极的、不良的情绪的缠绕称为思维转移法。
三是行动转移法。
在情绪不好时,用做其它事情的方法打消或冲淡不良情绪的影响。
控制住愤怒的情绪
愤怒,多么不可捉摸的力量!
在平日里,让你生气的可能大多都在一些小事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人多拥挤的公交车辆上,乘客之间由于无意碰撞而引起争吵,双方闹得脸红脖子粗;学校里同学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小心碰落了别人的铅笔盒之类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怒气冲冲;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
这些都是无原则的冲突,不必要的感情冲动,毫无意义的犯颜动怒,是无益之怒。
怒,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之一。
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磨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愤怒情绪的出现也可以理解。
然而,若是经常愤怒,或是愤怒一触即发,往往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下降,而为疾病所侵袭。
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
世界上很少有因为愤怒就使问题和矛盾获得解决的;相反,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了,搞糟了。
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退之路,没了回旋余地。
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怒责部下,结果被范疆、张达切了脑袋;刘备怒气难抑,率兵亲征,又被东吴火烧连营。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85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
诸如此例,举不胜举。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情绪激动的人:“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
"因为愤怒是射向健康的一支利箭,它不一定能伤害你的敌人,却时时会侵蚀你自己的健康。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这虽然强调的是临敌制怒,但对生活中的人们同样富有启发。
清朝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
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与人相处,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一种远离文明的表现。
易怒之人,应像林则除那样,潜心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像火柴头似的一擦就着,触物即烧。
“制怒"真言,谁都应该置为座右铭。
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人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
善于制怒不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宽广胸怀和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境界,而且还需要有强烈的自我控制意识。
要“制怒",首先要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理智地将“愤怒"这个“情绪炸弹"扔掉。
制怒的最好法门是忍,是宽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