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眼看书】地址:https://www.nekeye.com
胡长清、成克杰等人,哪个不是因权欲、物欲、色欲无限膨胀,而最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如果我们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有所节制和约束,不是多欲、纵欲,而是知足常乐,把欲望约束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那就会免除许多烦恼,生活就会充满快乐,人生境界就能得到拓展和升华。
永葆快乐的秘诀
摆脱烦恼,永葆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这就是“知足”
。
所谓的“知足者常乐”
,正是这个意思。
它是从不知足之中觉悟到潜在的危险,并且是建立在积极乐观的基础之上的。
人与人的交往为什么会不断地产生摩擦与矛盾?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因素,或者就是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有无限的欲望吧。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无论是合理的或者是不合理的愿望都得到百分百的实现。
不能实现,或者只实现了一半或者一多半,则会产生不满,进而产生冲突,而斗争也在所难免——如果你给了我金银,何不把你手中剩下的那块玉也给我呢?既然你已经让我担任了办公室主任,何不把公司副经理的职务也让我兼任呢?如果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贪婪不休,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就会发生争执,平添许多烦恼。
所谓的“知足”
,是指已经得到的东西,在据为己有时,必须知道界限,并且无论怎样,都要感到满意——碗中的水盛得太满,就会溢出来;刀磨得过于锋利,就会卷刃。
这就是所谓的界限。
身外的名声,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显得亲切?身外的财货,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贵重?得到名与利,却失去生命,哪一样对我们更有害呢?为了满足自己的无边无际的私欲,即使赚得了整个世界,却把自己的性命赔上去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分地贪图虚名,就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家有万贯,一日只食三餐。
广厦千万间,一夜只宿一床。
所以,只有在得到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满意,并且知道其界限,才可以身不受辱,不遭遇危险。
豪奢无度的人,有再多的财富也会感到不够用,而那些虽然生活节俭、清贫但已经很满足的人,却一定会比那些豪奢无度的人生活得更快乐。
不知进退的人,宜以此为深戒。
也许有的人认为,现代世界上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足够呢?说什么知足常乐,如果什么也没有,难道会有什么快乐吗?我们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越多越好,给我们更大更多的东西吧。
这意味着,我们这些现代人已经是一点点在失去简朴中的乐趣,即已经没有精力去真正享受生命乐趣,能做到的,只不过是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去暂时安慰那苦闷的心灵。
人们喜欢听《水手》那首歌,或者正是因为此歌道出了此种心声吧——这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弄清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体会生命的真正含义,还是为了追求快乐与感官的刺激。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可以摆脱物欲的诱惑,而生活得快乐。
快乐的生活绝不是仅靠物质水平的高低来衡量的,否则,在电器、汽车诞生之前,就没有人是快乐的,而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科学的进步与幸福的程度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这正是人文主义者所努力与科学主义者相抗争的。
人文主义者以为,人的幸福关键在于人的心境的改变,在于不受污染的心灵。
所以,知足往往是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乐天派的赞美。
“剃头欢”
为何不欢
从前,城里住着一位大财主,他拥有十多间店铺,乡下有几百亩出租的田地,又有百多头牛羊,还有十多艘捕鱼船,这财主家大业大,真是“猪笼入水”
,可以说得上是腰缠万贯。
在他隔壁有一间小木屋,住户的主人是以理发为生,名字叫阿欢。
财主各方面的生意都有掌柜或其他人帮助打理,根本不用财主自己操心。
财主平时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大屋阔院,睡的是宽床高枕,盖的是罗帐锦被,但财主从来没感到快乐,他整天还为家族的产业入息不理想、赚钱太少而烦恼和唉声叹气,经常坐立不安,有时甚至饮食不思,经常睡不着,时间长了,他精神十分疲惫。
而隔壁住的阿欢30出头仍没有妻儿,每天只能赚到“几个银钱”
(几块钱的意思)
的理发钱,但也够日常的生活费用和小小开支,生活虽然过得清淡一点,但天天无忧无虑十分潇洒,每晚饭后便在小木屋里躺着放声地歌唱,直到午夜唱累了便喝一杯白开水,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的9点以后才起床,又开始干他那快乐的理发工作。
财主可能是因为过分忧虑生意上的利润,或者因为阿欢晚上唱歌的声音太大了,让他更加难以入睡。
有一天早上,财主叫掌柜过来问道:“隔壁的‘剃头欢’一文钱都没有,吃不饱、住不好,又没有妻儿,为什么能够这样开心,每天晚上都在唱歌呢?而我这么多钱为什么仍快乐不起来?我真是不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